7月15日,9728太阳集团首页赴廣西區玉林市博白縣暑期社會實踐團抵達博白縣,針對當地農特産品的經濟發展開始為期四天的調研活動。
深入走訪調研,探桂圓發展現狀
7月16日,團隊成員來到博白縣三灘鎮進行走訪調研。博白縣三灘鎮是“中國桂圓之鄉”,桂圓加工發展曆史悠久。上午,團隊成員參觀了博白縣三灘鎮廣西恒濤綠色生态農業有限公司,開展“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廣西農特産品經濟發展調研實踐活動。
在恒濤公司黎總的帶領下,社會實踐團一行人參觀了特色農産品生産流程,從幹果的分揀、篩選、烘幹、包裝、冷藏等環節,全面深入地了解幹果的加工過程。随後,實踐團一行參觀恒濤公司産品展廳,并從自己的相關專業角度針對産品包裝與黎總進行了意見交流。參觀過後,雙方在座談會上就桂圓發展現狀展開了交流。實踐團成員針對發展規模、現代化生産流程、電商平台的建設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為了對當地農特産品的發展現狀有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實踐團成員走訪生産農戶,了解鮮果初加工的現狀。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趨勢下,博白縣三灘鎮桂圓産業的發展還需要在引入相關技術及人員、建設電商平台、拓展銷售渠道等方面繼續努力。桂圓肉加工的發展規模日漸壯大,不僅為當地農戶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助力脫貧緻富,更是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探尋新理念,體會新發展
産業轉型升級對産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深入了解桂圓生産加工鍊,7月17日上午,團隊成員參觀廣西廣投幹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桂圓産業加工鍊。該公司的桂圓加工從傳統的加工方式過渡為現代化生産産業鍊,并根植于客家文化打造有代表性的桂圓品牌,推動博白桂圓走出廣西,走向世界。
17日下午,社會實踐團隊走訪博白縣“黨旗領航·電商扶貧”基地——廣西博白縣桂果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博白縣農村電商服務平台的精準扶貧工作,并與公司負責人針對“益農網”的建設情況舉辦座談會。
随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電商平台的建設已成為拓展銷售渠道的重要方式。“益農網”的發展拓寬了博白農特産品的銷售渠道,促進了當地的産業扶貧,但其發展依然面臨諸多問題,團隊成員從所學專業角度圍繞當前“益農網”建設存在的設施不完善、受益群體範圍小、知名度不高等問題與公司負責人展開交流,積極建言獻策,助力電商扶貧基地的發展。
踏足有機竹海,助推精準扶貧
為了解精準扶貧政策下博白特色農産品的生産和發展現狀,7月18日,我院社會實踐團成員在博白縣團委領導的帶領下來到博白縣浪平鎮竹子麓開展麻竹生産調研活動。
當地負責人官昌富對團隊成員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竹子麓概況,随後帶領大家走近竹子麓屯的生态基地,生态基地種植有麻竹800多畝,利用當地高山清泉養魚50畝,培育竹林雞,利用原生态森林發展紅菌種植和野生果采摘,生态種植與生态旅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帶領當地人民逐步脫貧。
竹子麓是國家首批有機産品認證扶貧試點村,一直以來,堅持發展生态特色農業,認真貫徹自治區、玉林市以及縣委決策部署,不等不靠,自力更生, 采用“種植+養殖”相結合的麻竹有機種植模式,發展有機農業,走生态養山、産業富民的綠色循環之路。為促進鄉村振興,政府大力發展竹子麓屯的水、電、路建設,精準扶貧工作穩中向前。
傳承芒編工藝,文化走向世界
竹編技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之一,而博白是中國編織工藝品之都,編織工藝品生産曆史悠久,芒編作為博白的支柱性産業之一,已經漂洋過海,走向全世界。為更好地促進芒編工藝的傳承,18日下午,我院社會實踐團成員在博白縣團委領導的帶領下前往博白芒竹編織行業的代言企業——廣西博白縣新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參觀。在公司負責人帶領下,社會實踐團成員參觀了五金車間、加工車間、樣品車間等,了解竹編工藝品生産加工過程。
相關負責人為社會實踐團成員介紹了針對海外訂單所定制的特色産品以及公司産品出口狀況。在随後進行的與該公司莫承振董事長的座談會中,社會實踐團成員詳細了解到該公司主要通過“廣交會”及世界各地展銷會對産品進行宣傳,以恒久不變的高質量留住老客戶,不斷發展的新特色吸引新客源,并以産品定制滿足不同客戶的特殊需求,出口年銷售額達到5000多萬元。
在座談會最後,廣西博白縣新民族工藝品有限公司莫承振董事長表示專業型、創新性人才是當代必不可少的人才資源,并希望社會實踐團成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創新意識,為國家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芒編工藝品件件精美,兼具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當地企業積極打入國際市場,并在傳承芒編工藝的同時,通過對原材料的大量需求拉動當地種植業的發展,憑借自身規模優勢為當地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并開展芒編技術培訓,為促進婦女就業、推動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走近民間文化,文化傳承在行動
參觀文化古迹,感受文化魅力是了解一個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7月19日上午,我院社會實踐團隊在博白縣團委的帶領下來到博白縣中學參觀字祖廟。參觀過程中,王老師向團隊成員介紹了其曆史,通過參觀字祖廟,團隊成員對桂南文化有了更多的認識,感受到了博白的曆史文化底蘊。為了保護字祖廟,博白縣中學經過多次改擴建,無論土地多麼稀缺,都沒有改變字祖廟的一磚一瓦。
随後,實踐團成員來到博白縣民間藝術展演中心欣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桂南采茶戲《綠珠女》。
表演結束後,采茶劇團副團長對團隊成員前來觀看表演表示熱烈歡迎,并給團隊成員講述了綠珠女的故事。采茶戲《綠珠女》由西晉時期博白民間真實故事改編而來,表演歡快,載歌載舞,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受群衆喜愛。
19日下午,團隊成員來到了王力故居——王力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生活的地方。王力先生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人之一,一生緻力于語言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著作頗豐,貢獻非凡,逝世後,将所有藏書無償捐獻給國家,繼續發光發熱,曾被南方日報評價為“中國百年來最卓越的語言學家”。
生活貧苦并沒有削弱先生對知識的渴求,世事多變卻沒有動搖先生對語言學的探索,将自己的成果捐獻給國家。青年一代的我們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更應該努力學習知識,回報社會。
通過本次調研活動,我院實踐團成員充分把握下鄉主旨,發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詳細了解到了博白農特産品的發展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給予調研企業發展建議,并得到了當地團委領導的肯定和支持。

團隊抵達博白縣第三高級中學

與廣西恒濤公司負責人合影

調研廣西廣投幹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參觀桂圓幹生産過程

調研竹子麓屯

參觀竹子麓屯生态基地

參觀芒竹藤編織

參觀王力故居